日期:2025-04-08 09:14:00
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是享受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
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近年来,昭苏县紧密结合各乡镇实际,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让各族群众共享秩序井然、环境优美、文明繁荣的新乡村。
阿克达拉镇
创新管理机制 构建美丽乡村新格局
近年来,阿克达拉镇在提升人居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垃圾管理、道路建设和绿化等方面,改变了过去的面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垃圾管理曾是阿克达拉镇的难题,而如今,镇上实施的垃圾定点投放和分类处理措施,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一套规范的垃圾处理体系,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环境质量。通过一系列举措,镇上实现了垃圾清运率100%,曾经困扰村民的污水横流的景象已成为历史,干净整洁的村庄如今成了村民的骄傲。
村民马玉莉回忆起过去的卫生环境直摇头,她说:“以前家门口的垃圾乱堆乱放,空气和水都不好。现在,不仅垃圾投放点规范了,清洁工人每天按时清理,村庄越来越干净,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心情也变得更加愉悦。”这种变化,正是阿克达拉镇垃圾管理改革的真实写照。
镇政府工作人员依热扎特介绍,阿克达拉镇垃圾管理工作通过定点投放的方式,在每个村组设立垃圾收集点,并且定期进行垃圾清运。更重要的是,镇政府通过宣传教育提升了村民的环保意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了定点投放垃圾的好习惯,这一转变也为垃圾处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除了垃圾管理,阿克达拉镇在道路硬化方面也不遗余力。镇政府大力投入,开展了全镇范围的道路硬化工程,实现了道路硬化的100%覆盖。泥泞的困扰消失了,村民的出行更加便捷,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绿化工作也是阿克达拉镇的一项重要改革。为了美化村容村貌,镇政府积极推动绿化项目,新增树木5000多株,花草种植面积超过10亩,绿化率提升至24%。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村庄的生态环境,还为村民提供了一个更加宜居的生活空间,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这一切的成就离不开阿克达拉镇在资金方面的保障。镇政府利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50万元和中央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99万元,全面升级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资金的合理投入,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也为村民创造了更加舒适的生活条件。
通过这些务实的改革措施,阿克达拉镇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乡村振兴的底色逐渐显现。这里的变化,正是整个乡村振兴战略在地方层面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洪纳海镇别斯喀拉盖村
综合整治提“颜值” 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洪纳海镇别斯喀拉盖村是昭苏县美丽乡村的典范,镇政府在推动乡村振兴和提升人居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走进别斯喀拉盖村,宽敞、整洁、平坦的街道与绿意盎然的环境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村庄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村民们在整洁的街道上散步、锻炼,享受着这片经过精心打造的美丽家园。村民王浩满怀感慨地说:“现在村里环境美了,我们不仅有地方散步,还能锻炼,日子越来越有滋味。”曾几何时,别斯喀拉盖村的街道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更是污水横流。然而如今这些困扰村民多年的问题已不复存在,生态环境经历了质的飞跃。
为了彻底改善村庄的卫生环境,别斯喀拉盖村村“两委”结合实际情况,实施了垃圾分类和定点投放的举措,并配备了专门的清洁队伍,定期清理和分类处理垃圾。村民杨文霞高兴地说道:“现在村里真是大变样了,各个地方都能看到垃圾桶,垃圾清运车按时按点来运走。每天街道、院落内外都干干净净,我们住得也特别舒心。”
除了垃圾管理,别斯喀拉盖村还通过一系列活动加强了村民的环保意识。美丽庭院创建、“红黑榜”评选、积分兑换等活动,有效推动了全村环境卫生的改善。第一书记买买提艾力·库尔班江介绍:“我们村的59户村民家里的厕所都进行了改造,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别斯喀拉盖村投入了大量资金,重点改善了道路、污水管网和绿化等设施。通过实施道路硬化工程,村民出行不再受到泥泞困扰;村里的绿化面积大幅增加,新增树木5000余株,花草种植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绿化率提升至40%。更重要的是,污水排放系统得到了全面升级,污水处理率超过80%,极大改善了村庄的生态环境。
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村干部奥热列吾·居马拜说:“环境改善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我们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通过加强环保教育,鼓励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让大家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一系列努力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不仅提升了村容村貌,还大大增加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别斯喀拉盖村已实现水、电、路、网和网络信号的全面覆盖,村庄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性改善。为了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村里累计投入1285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柏油路铺设、太阳能路灯安装和文化广场建设等。
如今,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村庄的生态宜居环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察汗乌苏乡霍图格尔村
优化环境 完善设施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在察汗乌苏乡,霍图格尔村“两委”积极推动人居环境提升,实施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功改善了村容村貌,提升了村庄的宜居性和村民的生活质量,成为乡村振兴的缩影。
村民努尔库瓦提·巴特江回忆起以往的情景,感慨万千:“以前,村里是泥土路,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现在,路面硬化了,出门方便多了,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心情也变好了。”过去常因道路泥泞而困扰的村民们,如今再也不用担心积水和泥泞的问题。霍图格尔村的道路建设在2022年和2023年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的支持下取得了显著进展,1.62公里的柏油路已经铺设完毕,0.5公里的道路罩面也得到了完善,1.6公里的排水渠建设完成,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和排水不畅的问题。
此外,霍图格尔村还注重文化和休闲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村里的文化广场成为了村民们聚集、休闲、娱乐的场所,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村党支部书记杜峰说:“文化广场的建设,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也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方便交流、休闲的空间。村里的变化让大家对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强。”文化广场的改造提升包括绿化带修整、花卉种植等,整个村庄因此充满了生气与活力。
霍图格尔村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涉及多个方面的提升,着力改善了村庄的卫生状况。为保证村庄环境卫生,霍图格尔村建立了完善的垃圾清理和环卫机制。村里成立了乡级环卫队,配备了垃圾清运车、洒水车和扫雪车等清洁设备,每周定期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环卫工人负责清扫街道,确保垃圾清运率达到100%。此外,村里还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明确了每户村民的卫生责任区,极大增强了村民的环保意识。
除了环境卫生,霍图格尔村还加大了绿化力度,通过“一事一议”项目,村庄种植了2000棵风景树和超过1万株花卉,提升了村庄的绿化率和美观度。新建的休憩景观区域成了村民们放松身心的好去处,也进一步提升了村庄的宜居性。
在基础设施方面,霍图格尔村完成了水、电、网络等设施的全面升级,确保了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特别是在水利设施方面,村内的自来水管道进行了改造,解决了过去供水不稳定的问题,确保村民能够享受清洁、安全的饮用水。
通过这些举措,霍图格尔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宜居环境显著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杜峰总结道:“霍图格尔村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注重硬件设施建设,也在提升文化和生态环境上下功夫。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整治和改造,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的底色也愈加鲜明。”
生态文明与乡村发展并行
打造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昭苏县在推动乡村振兴和提升人居环境的过程中,注重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建设紧密结合,通过深化改革和优化治理机制,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
昭苏县农业农村局人居办主任库尔班江·阿不都拉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更需要通过系统化的治理,逐步完善各项措施,推动生态文明与乡村发展并行。”为此,昭苏县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有序推进。
首先,昭苏县在各乡镇和村庄实行分类有序的治理模式,特别注重环境卫生整治和乡村清洁工作。“三清三改两提升”成为乡村治理的关键措施,明确了每周的村庄清洁行动,并通过定期的日常保洁工作,形成了长效机制。库尔班江·阿不都拉补充道:“我们要求每个乡镇政府每周至少开展两次清洁活动,同时强化每户村民的环境卫生责任,推动村庄清洁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此外,为了确保村民的基本生活条件,昭苏县还全面推进“每户有一个卫生厕所”的目标,尊重农户意愿,依据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选定适当的厕所改造模式,并及时进行验收和复验,确保厕所改造工程顺利完成。
在垃圾处理方面,昭苏县也实施了精准的分类收运策略。县政府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推广符合本地特色的垃圾处理方式,采取县城处理、片区处理、乡镇村处理等模式,并力求让县城垃圾厂具备无害化处置能力。此外,新建或改建乡镇垃圾转运站,确保每个乡镇都具备垃圾转运能力。每个村庄也建立了垃圾收集点或垃圾房,确保垃圾收集工作全覆盖。库尔班江·阿不都拉提到:“我们通过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进一步优化垃圾处理流程,并且制定了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垃圾治理能够持续进行。”
昭苏县还特别重视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利用。通过开展源头分离和减量工作,乡镇和村组逐步形成了可回收物的回收网络和易腐垃圾的堆肥处理系统。县政府鼓励村民将有机废弃物如厕所粪污、农业废料等进行就地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同时开展农村建筑垃圾的就地消纳方式。“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力求实现垃圾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压力。”库尔班江·阿不都拉说。
此外,昭苏县还重视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建设了完善的污水管网系统,确保村庄的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90%以上,避免污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县政府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项目,通过不断推进绿色循环经济,促进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实施,昭苏县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也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昭苏县的乡村振兴步伐加快,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典型示范引领
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高度
昭苏县在提升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阿克达拉镇、洪纳海镇别斯喀拉盖村、察汗乌苏乡霍图格尔村等一系列成功的典型示范,昭苏县不仅实现了环境卫生的改善,还促进了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些实践证明了人居环境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为全县乃至全州的乡村建设树立了标杆。
昭苏县的成功经验表明,人居环境的提升不仅仅依赖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与长期努力。从垃圾分类、厕所改造到道路硬化、绿化美化,昭苏县通过不断推动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更宜居、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昭苏县县长阿比连·阿布力海依尔在昭苏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5年,昭苏县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更具实效,乡村经济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实施更加高效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确保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污水有效治理率达到90%以上。同时,继续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工作,打造更多宜居、和谐美丽的乡村。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北承德时所强调的:“我们要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昭苏县将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继续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依托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群众的积极参与,使昭苏的乡村面貌不断焕新,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
未来,昭苏县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化环境保护与乡村建设相结合的机制,促进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既宜居又富有活力的美丽乡村,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昭苏县融媒体中心 王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