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16 18:15:00
4月16日,中山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惠民工程启动仪式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医院召开,来自全市各市直属医院,各镇街卫健分局、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参会。
会上公布了《中山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惠民工程 2025 - 2027 年行动计划》(下称“三年行动计划”)。
中山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惠民工程启动仪式。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在2025-2027 年的3年期间,中山各级政府财政计划投入补助经费,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向全市居⺠发放中医药适宜技术体验包,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及应用。以此建立起完善且⻓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体系,大幅提升群众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认知度与认可度,并积极将适宜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按规定纳入医保范围,降低群众使用成本。
推广8类100项中医适宜技术
3年发放15万套中医惠民包
《三年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具体要实现哪些目标?
“我们计划用3年在全市范围内免费或低收费发放15 万套中医惠⺠包。”中山市卫生健康局中医科科长邓波表示。
在启动仪式现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医院展示了一份“中医惠民包”的参考样本,内含一份中山市家庭中医药适宜技术指南、抗感香囊、宁神茶、消脂茶等。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不同镇街的安排,镇街发放的“中医惠民包”会有所差异,但是主要包括为市民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适宜技术体验服务,以及刮痧板、按摩锤、《中山市家庭中医药适宜技术指南》等中医健康宣教物资,让市⺠切实体验到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在启动仪式现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医院展示了一份“中医惠民包”的参考样本。 受访者供图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更具体而言,邓波介绍《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尤其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目标是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诊疗量占比提升至40%以上。
在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方面,中山将积极推广艾灸、拔罐、刮痧、推拿等8 类10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优先覆盖慢性病防治领域,如“ 三高管理 ” 、颈腰椎病等,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能够提供多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
2027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
实现“中医馆”“中医阁”服务100%覆盖
为建立起完善且长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体系,《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设立权威培训基地,即依托市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市中医院)、市级治未病区域指导中心(市中医院),以及3个县区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黄圃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医院)、5个县区级治未病区域指导中心(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医院、古镇人民医院、东凤人民医院),统筹全市各级各类优质中医药资源,打造设施完备、师资雄厚的培训平台,确保中医药培训工作的专业性、权威性与规范性。
来自全市各市直属医院,各镇街卫健分局、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参会。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邓波表示,设立专业培训基地还不足够,更需要组建精英培训团队。
“我们计划引入市级以上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在基层建立工作站,每年开展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不少于5项。精心选拔50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较高学术造诣的中医药专家,组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师资团队,进行培训。”邓波说,尤其针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每年开展集中授课10场以上,课程学习时长累计不少于40学时,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不少于1000人次,确保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能熟练掌握常见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操作规范与应用范围。
国内专家分享医院转型升级与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构建话题。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要实现100%能够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具体而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医院要100%完成“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100%建成“中医阁”或完成中医药服务区标准化建设。
“依据三年行动计划,到2027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医院中医馆要100%配备3名以上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并配备艾灸治疗仪、治未病、康复等中医药适宜技术设备。推广智慧中药房服务,实现中药代煎代配全覆盖,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中医药服务。”邓波说。
采写:南方+记者 曾艳春 通讯员 简家豪
摄影:卢子衡
【作者】 曾艳春;卢子衡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