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综合产值1.67亿元!西秀区林下养殖蹚出“绿富美”之路

日期:2025-04-13 21:05:00

近日,记者走进安顺市金鸡农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鸡农庄”)的林下经济示范区内,此起彼伏的鸡鸣声与清脆的鸟鸣交织,毛色鲜亮的“金鸡麒麟花”土鸡在金刺梨丛中悠闲踱步,时而低头啄食,时而振翅追逐。林下套种的黄柏、淫羊藿等中药材,在湿润的土壤里舒展枝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为安顺市规模最大的禽苗育雏基地,金鸡农庄年育雏能力达到260万羽。其自主培育的“金鸡麒麟花”鸡更是市场上的明星产品。“这是我们历时三年培育的肉蛋兼用型品种,不仅肉质鲜美,年产蛋量超过130枚。”该公司董事长金杰介绍,“即便到了养殖后期,由于毛色漂亮、肉质紧实,一只母鸡仍能卖到110至120元。”

依托万余亩林地资源,金鸡农庄创新探索出“林上种药、林下养鸡”的生态发展模式。在连片2万亩的林地中,黄柏、淫羊藿等中药材与土鸡形成良性循环:鸡群在林间觅食昆虫杂草,鸡粪就地还林成为天然肥料,滋养着药材植株。这种“以短养长”的循环经济模式,让每一寸林地都得到了最大化利用。数据显示,农庄中药材种植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林下养鸡年产值达8700万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丰收。

产业发展的同时,金鸡农庄积极推动林农旅深度融合。曾经的养殖基地,如今已成为集生态养殖、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据统计,金鸡农庄年均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生态旅游收入达400万元,直接带动周边村寨300余人就业。

“我们计划在今年7、8月将新基地全面投入使用,打造成一个集林下中药材种植、养殖、旅游、研学于一体的科普基地。”金杰指着一片正在建设中的区域介绍。下一步,金鸡农庄将引入中药材标本馆、林下生态课堂等设施,让游客在游玩中学习中医药知识,体验传统农耕文化。

金鸡农庄的成功实践,正是西秀区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缩影。

在西秀区国有甘堡林场梅腰工区,贵州京之安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刚正在查看林下黄精的生长情况。2022年,通过招商引资落户的这家企业,目前已种植黄精300余亩、重楼50余亩。“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既盘活了闲置林地,又增加了农民收入。”王刚说。

在西秀区轿子山镇青山村,漫山遍野的树林间,金刺梨种植基地坐落于其中。“这里的林地资源非常适合金刺梨生长,”基地负责人尚明凤介绍,“每年采摘季,大批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剩余的果实则加工成果汁、果脯、果酒等产品,大大提升了附加值。”目前,该基地年产值已突破800万元。

截至目前,西秀区林下种植利用面积为3.84万亩,产值1.67亿元,林下经济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我们将继续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今年计划新增种植面积5000亩。”金杰表示,该公司已与华南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将重点研发鸡产品深加工技术,筹建禽肉制品生产线,开发药膳鸡、即食鸡丝等预制菜产品。同时,还将与广东省岭南实验室合作,开展中药材良种选育和标准化种植研究。

从昔日闲置的林地,到如今生机勃勃的“绿色银行”;从单一的种养殖,到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西秀区正以林下经济为突破口,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交融中,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这片充满希望的林下沃土,正源源不断地释放着发展活力,走出一条“绿富美”的新路径。

通讯员 陈红昌 廖 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梅世桂

编辑 沈长志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