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3 22:18:00
南海网记者 韩星
2025年,是海南解放75周年。当波澜壮阔的历史被时间“翻页”,革命英雄的家国情怀如参天大树般长青。一年清明时,思念上于心头、落在笔尖。这一封封来自海南革命后辈的清明家书,在无尽时空中寄思念、于血脉赓续间诉衷肠。
字句里,是不忘先辈青云志,更是擎旗自有后来人。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红色故事代代相传。
人物名片:
冯白驹,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长泰村人,无产阶级革命家,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
伯伯:
又到清明,云龙镇的三角梅已经开得很好了。
虽然从没有见过您,但从小我的爸爸,也就是您的堂弟,常跟我起讲您的故事。爸爸说,您是家中长子,是那个年代最会读书的孩子。您出岛求学、参加革命、孤岛奋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时期的光辉事迹和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战斗历程,我从小就是听着这些长大。
那时候咱们全家都参与革命,没有一个退缩,交通员、情报员、游击大队长……大家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岁月点燃琼崖革命烽火。每次听到这些故事,我就跟着一起心潮澎湃。
您在爸爸担任村生产队长和党支部书记时写信勉励他要认真工作,为人民做贡献。爸爸告诉我,您在信里写,“毛主席讲,无论职位高低,只要是对人民有益的人,就是一个高尚的人。”这封信成为冯家后代的人生信条,每个冯家的孩子都要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我还记得,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您寄回家来一个很重的包裹,最外面是一件衣服。掀开衣服一看,里面全是红色书籍。您在信中说,尔动侄子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说起来,我的名字还是您给取的,动是劳动的动,因为劳动最光荣。
您重视教育,期望孩子们能好好读书。您给家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一直照亮着后辈的前进道路。革命成功不容易,我们子孙后辈会好好做人,好好听党话、跟党走。
您知道吗?当年被侵略者焚毁的房子,如今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十多年来,每天都有络绎不绝地参观者来到这里,从您的革命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追忆那段红色岁月。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有自己的追寻。
故居后方围栏里留下的土坑,曾经种着一颗“情报树”,树洞里藏着革命的秘密,通讯员常把情报塞进去。虽然树已不在,但每次有人来参观,我都会把这棵树的故事讲给人们听。
每年清明前后、寒暑假时期,总会有大批学生来到这里参观。看到他们青春的面庞,我会讲起您在上海求学的故事,那时候您才22岁,除了学业,还在思考着救国救亡的力量方法。我希望孩子们可以从现在起追寻自己的理想,追寻先辈的力量,这一生就会过得充实。因为我,就是在您的故事里成长。
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当初父亲把您的革命故事讲给我听,我跟随父亲的脚步,把故事说给更多人听。父亲临终前对我说,希望我把这些故事讲下去。四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讲述您的故事。现在,小辈们也有人在故居工作,担任管理员和讲解员。
信件结尾,想跟您说个好消息。长泰村作为革命老区村庄,依托红色革命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近些年来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堂侄:冯尔动
背后的故事:
冯尔动是冯白驹将军的堂侄,也是琼山区云龙镇冯白驹故居的一名退休人员。从1984年起,冯尔动就在冯白驹故居任职协管员,退休后又主动充当起冯白驹故居的讲解志愿者。
冯尔动说,只要还能动,他就会一直讲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冯白驹将军的英雄事迹,让光辉的琼崖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人物名片:
王运梅(1910年5月-2013年9月14日),女,海南琼海人,海南省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红色娘子军原型,102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创下中国共产党史上年纪最大的新党员纪录。
外婆:
每当我讲起您102岁入党的故事时,人群中总会发出惊叹的声音。她们说您太了不起了,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这个时候,看着您举起右手宣誓的照片,我总觉得您从未离开我们。
星火燎原,不爱红妆爱武装。前几天,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回娘家”演出,我也去看了。当熟悉的旋律想起,您曾告诉过我的故事瞬间在脑海中浮现,您和战友们怀揣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在革命先辈的引领下踏上征程,以热血和生命抗争。
我还记得,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落成的时候,您和几位娘子军婆婆被请进纪念园担任红色教员。每天,头戴八角红军帽,佩带工作卡,容光焕发,与游人见面、合影,唱当年的红军歌。
外婆,在我们共同生活了三十几年的家里,您的照片还是如原样挂在墙上。虽然您已经走了十多年,但我们还是常常会回到这里,翻翻那些老照片、报纸、证书,回想和您相处的点点滴滴。
外婆,您曾对我们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您当年用椰子水煮野菜充饥,是为了让今天的孩子们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读书;你们在战场上流血牺牲,是为了让今天的女孩们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裙子。阿婆,您看,万泉河的浪花依旧欢快地奔腾着,而我们的生活,也正如您所期盼的那样,越来越美好。
在纪念园讲解红色娘子军故事,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对身为娘子军后人的我们来说,红色娘子军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外婆,我好思念您。
外孙女:世菊
背后的故事:
马世菊是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王运梅的外孙女。从小一直与外婆居住的她,常常听王运梅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讲述娘子军们为了革命理想奋勇前行的故事。2010年,马世菊为百岁高龄外婆代笔写下入党申请书,帮外婆完成了入党的心愿。2012年,王运梅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年龄最大的新党员,这不仅是王运梅个人的荣耀,更是红色娘子军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
如今,马世菊成了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的特约讲解员。她用自己的方式,将外婆的亲身经历传递给更多的人。
人物名片
彭振泰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3军老兵
亲爱的父亲:
这封信,我想了很久,却总在提笔时哽咽。您走后的这些年,我常常在深夜翻看老照片,仿佛还能触到您当年在铜鼓岭登陆时沾着咸涩海风的体温。
您总说自己是个“普通老兵”。可您知道吗?在我心里,您是那个把青春和热血都烙在海南红土地上的英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75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和第四十三军2.5万多名指战员从雷州半岛启渡,向着海南岛进发,成功冲破敌人构筑的“伯陵防线”,抢滩登陆,吹响了解放海南岛的嘹亮号角。
那时候您随部队在文昌翁田登陆,与母亲的相遇像是历史写下的浪漫注脚。我笑说你们是挑水劈柴擦出的火花,您带着北方汉子的耿直,和温婉的海南阿妹,把家安在了椰风海韵里,让我们的血脉里流淌着红色与蓝色交织的基因。
海南解放后,您留在海南参与农垦建设。解放海南,保卫海南,建设海南。你们这一代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片土地。作为军人的后代,我深刻感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想,今天我们建设海南自贸港,就要弘扬父辈解放海南英勇无畏的抢滩精神,敢于担当作为,锐意改革创新,不负父辈期望。
退休以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想父辈们的故事。但近些年,四野子弟相聚聊天,追寻父辈的战斗足迹,我们愈发感受到父辈们的精神可贵。
从2015年开始,我们成立了四野后代(海南)联谊会,每年清明前后都会组织开展祭奠英烈活动。看着碑文上的名字,仿佛又听见您讲起他们在木船上与敌舰死磕的故事。您总说“活着的人要把路走宽”,现在我们这些四野子弟成立了联谊会,把父辈们用命换来的故事写成书、做成视频,走进校园开展宣讲,让更多年轻人知道:当年那些“旱鸭子"”是如何用木船和手榴弹闯出一条海路的。
父亲,您记得吗?小时候您给我们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您很少讲自己,说的都是战友的英勇事迹。您对工作特别负责,我一直记得有一次我去看您,您半夜三更把我叫起来,说有头母猪要下猪仔了,您要去帮忙接生。不管在什么位置上,您都会把工作做好。
父亲,不知不觉间,您已经离开我们十多年了。清明扫墓时,我会在您坟前放一杯酒,告诉您,我们没有忘记,四野精神正在滋养着这片您深爱的土地。
父亲,请您放心,我会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家人照顾好。希望您在天堂安息。
儿子:彭飞
背后的故事:
提起父亲,彭飞都忍不住红了眼眶,声音哽咽,“那一天我正在海港学校做宣讲,没有接家里的电话。等宣讲结束回拨过去,父亲已经不在了。”在彭飞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非常讲诚信、非常爱国的老兵,一生经历坎坷,始终严于律己。
作为海口市关工委成员、琼崖革命后代宣讲团成员,彭飞多年来一直参与红色故事宣讲工作,他对海南岛战役这段历史如数家珍。
对历史越熟悉,对父辈就越敬畏。“我始终记得有一位牺牲的烈士,名叫朱国胜,他临行前写过一封家书,大意是他来海南参加解放战役,深感光荣,他身上有8块银圆,4块作为党费交给组织,4块请求党组织帮他找妹妹。信中他还说,万一自己牺牲了,就把他的名字刻在纪念碑上。”彭飞说,看到这封信后,所有人都备受感动。正因为有这样英雄的战士,才有了解放战争的一次又一次胜利,才有了我们可爱的新中国。
“天堂信箱”开启时间:
3月21日至4月4日
投递方式:
1.关注南国都市报微信公众号(ngdsb966123)、南海网微信公众号(hinews0898),私信留言:“天堂信箱投稿+信件内容+姓名、地址、电话号码”,也可语音留言;
2.请将信件以邮件的形式发送至15108971205@163.com;
3.信件邮寄至:海口市金盘路30号海南日报10楼海南省融媒体中心全媒体采访中心(邮编:570216,信封上注明“天堂信箱”);
。征文要求:
1、信件作品800字以内(诗歌除外),内容真实,音频作品在3分钟以内。
2、“天堂信箱”栏目旨在为读者和网友提供寄托哀思的平台,传递思念。栏目不收取任何费用,来信择优刊登,不另行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