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0-06 09:56:45
吉县地处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黄河中游东岸,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以县城为中心,东北与蒲县接壤;东与临汾市和乡宁县相连,隔河与陕西宜川相眺;南与乡宁张马乡相连;北与大宁毗邻。
吉县虽然是一个小县、山区县、农业县,但吉县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吉县是我国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吉县苹果被评为“中华名果”,吉县被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被确定为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县。境内有世界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壶口瀑布、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旧址克难坡、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柿子滩古人类遗址、传说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繁衍华夏民族的人祖山等自然人文景观40余处。
#山西#
历史沿革
吉县建治至今已有2600多年。夏朝时隶属冀州,商代属耿,西周时置名狄城,春秋时称北屈(又称屈邑),北魏时改名为擒昌郡。自此至清代,屡为各朝州、郡、县几级机构驻地。北魏太平真君2年(公元441年,下省公元),改为擒昌县。延兴4年(474年)建定阳郡,同时设定阳县。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在定阳郡治处增设南汾州,辖定阳等郡。西魏废帝3年(554年),改南汾州为汾州。隋初,改定阳郡为吉阳郡,仍领定阳县。
隋开皇18年(598年),改定阳县为吉阳县。唐武德8年(625年),改汾州为慈州。后唐同光2年(924年),改吉昌县为吉乡县。金天德3年(1151年),改慈州为耿州,明昌元年(1190年),改耿州为吉州。清乾隆37年(1772年),改吉州为散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散州称吉县。1947年10月,吉县解放。
1949年10月,划归山西晋南专区。1958年并入乡宁县,降县城为镇。1961年7月,复置吉县。1970年划归临汾地区。2000年临汾地区改为临汾市后,吉县隶属于临汾市。
行政区划
民国6年(1917),设3个区,辖48个村。
一区政府设在东关村,辖东关、柏村、上阳庄、西关、上东村、兰村、三堠、白额、南坪、谢悉、安平、东石泉、杏渠、底帖、南耀、白子原、马家河、三教18村。
二区政府设在窑渠村,辖窑渠、桃园、太度、桑峨、五龙宫、安乐、圪鲁、窑头、回宫、峪口、屯里、鲁家河、川庄、毛家庄、曹井、窑科、朱家堡、瓦原18村。
三区政府设在文城村,辖东城、高楼、上社堤、中市、南原、留村、文城、南村、青村、太古、坦达、王家原12村。
民国29年划为5区,辖16编村。
一区政府,设在东关村。辖东关、西关、三堠、东城4编村。
二区政府,设在曹井村。辖鲁家河、曹井、瓦原3编村。
三区政府,设在东石泉村。辖东石泉、南耀、安平3编村。四区政府,设在窑渠村。辖窑渠、桃园、五龙宫3编村。
五区政府,设在文城村。辖文城、中市、太古3编村。
民国34年12月,撤销编村建制设16乡,即东关、西关、三堠、东城、鲁家河、曹井、瓦原、东石泉、南耀、安平、窑渠、桑峨、五龙宫、桃园、文城、太古。
1947年10月,县城解放,全县设5区,辖40个行政村。
一区人民政府,设在东关村。辖东关、西关、霖雨、社堤、沟南、真村、山头、兰村、小府、柏村10村。
二区人民政府设在桑峨村。辖五龙宫、圪鲁、屯里、放马岭、窑渠、桃园6村。
三区人民政府设在东石泉村。辖白额、安平、三堠、南坪、白子原、南耀、大庄、西掌、西头9村。
四区人民政府设在文城村。辖南村、文城、中市、青村、王家原、坦达、太古、米家庄8村。
五区人民政府设在曹井村。辖谢悉、鲁家河、曹井、郭家垛、瓦原、段家堡、秋咀7村。
1950年,撤第五区人民政府,全县设四个区,辖40个行政村。
一区人民政府设在东关村。辖东关、西关、小府、霖雨、社堤、真村、沟南、兰村、谢悉、鲁家河、秋咀、段家堡12个行政村。
二区人民政府设在桑峨村。辖圪鲁、五龙宫、屯里、桑峨、放马岭、窑渠、窑头、桃园、曹井、朱家堡、郭家垛11村。三区人民政府设在东石泉村。辖三堠、安平、南坪、白额、南耀、白子原、西掌、大庄、西头9村。
四区人民政府设在文城村。辖文城、南村、中市、青村、王家原、坦达、太古、米家庄8村。
1952年,复设第五区人民政府,址在曹井村。全县划为38个行政村。
一区人民政府设在雷神沟。辖城关、霖雨、兰村、社堤、山头、小府、柏村7村。
二区人民政府设在桑峨村。辖屯里、五龙宫、明珠、安乐、放马岭、窑渠、大回宫、窑头8村。
三区人民政府设在东石泉村(后移柯榼村)。辖柯榼、南光、东石泉、三堠、白额、南耀、白子原、西掌、大庄9村。
四区人民政府设在文城村。辖南原、存心、文城、青村、王家原、坦达、米家庄7村。
五区人民政府设在曹井村。辖三教、桃村、刘家原、曹井、谢悉、鲁家河、秋咀7村。
1953年划入蒲县武庄、岔口等村。撤销一区政府,设城关镇政府;改二、三、四、五区为桑峨、柯榼、文城、曹井区人民政府。
1954年撤销区建制,划38村为28乡(镇)。即城关镇和祖师庙、霖雨、兰村、社堤、山头、文城、王家原、青村、中市、鲁家河、谢悉、曹井、朱家堡、窑渠、桃园、屯里、明珠、安乐、三堠、柯榼、东石泉、大庄、南耀、白额、坦达、兰村、瓦原乡。
1956年划出坦达、太古、米家庄等村归大宁。撤销各区人民政府,并28乡为21乡。即:城关、霖雨、山头、社堤、谢悉、窑渠、桃园、屯里、明珠、安乐、东石泉、柏山寺、南耀、中垛、下柏房、文城、中市、王家原、曹井、瓦原、柏坡底。
1958年10月1日,撤销乡建制,在全县设4个人民公社、66个生产管理区(后改称生产大队)、325个生产队。城关人民公社,包括今城关、曹井、兰家河、东城等乡镇所属村庄。桑峨人民公社,包括今屯里、窑渠、明珠等乡(镇)所属村庄。东石泉人民公社,包括今中垛、柏山寺乡所属村庄。文城人民公社,包括今文城、王家原乡所属村庄。同年11月,吉县与乡宁县合并称乡宁县。原吉县城关人民公社改称吉镇人民公社。
1961年7月1日,乡吉分县恢复吉县建制。析吉镇人民公社为城关、曹井、东城3个公社;析东石泉人民公社为柏山寺、中垛2个公社和国营红旗林场;析文城人民公社为文城、王家原2个公社;析桑峨人民公社为窑渠、屯里2个公社。全县设9个人民公社、1个地方国营林场(公社建制,下同)。
1971年,析屯里人民公社为屯里、明珠人民公社;析曹井人民公社为曹井、兰家河人民公社,全县设11个人民公社和1个地方国营林场。
1983年底全县设:
城关人民公社,辖:马家河、东关、西关、桥南、祖师庙、小府、霖雨、上东村、兰村、苏家坪、大田窝、山阳、谢悉、辛村、准子河、柏凡头、两满池、兰古庄、学背后19个生产大队,102个生产队。
曹井人民公社,辖郭家垛、兰家圪台、洛义沟、朱家堡、曹井、下落、天申原、乔家湾、窑科、三教10个生产大队,40个生产队。
兰家河人民公社,辖红卫、柏坡底、鲁家河、桑村、兰家河、桃村、东赵村7个生产大队,27个生产队。
屯里人民公社,辖太度、桑峨、屯里、庄子、五龙宫、圪鲁6个生产大队,40个生产队。
明珠人民公社,辖安乐、武庄、王家河、明珠、城底、新庄6个生产大队,25个生产队。
窑渠人民公社,辖峪口、县底、窑渠、放马岭、窑头、桃园、大回宫7个生产大队,50个生产队。
文城人民公社,辖文城、关里、樊家山、大圪塔、南村、柏树、留村、存心、中市、南原、房村11个生产大队、67个生产队。
王家原人民公社,辖王家原、曹村、上坪、青村、王家崾5个生产大队,34个生产队。
东城人民公社,辖太和、陈家岭、冯家岭、山头、真村、沟南、社堤、柏东、东城9个生产大队,49个生产队。
柏山寺人民公社,辖圪塔、黑秀、南耀、耀角、官庄、马泉头、白子原、埂子、白米、大庄、东石泉、西头12个生产大队,95个生产队。
中垛人民公社,辖柳沟、白额、下柏房、三堠、北牛堤、永固、南坪、安平、南光、中垛、南牛堤11个生产大队,70个生产队。
红旗林场,辖马连滩1个生产大队,9个生产队。
1984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建制,在全县设2镇、9乡和1个地方国营林场,104个村民委员会,609个村民小组。
1997年7月,文城乡的南村坡、中市、南垣和东城乡的陈家岭、冯家岭合并设立壶口镇;同年年末,辖3镇、9乡,有109村民委员会、1居民委员会。
2001年11月,王家垣乡并入文城乡,窑渠、明珠2乡并入屯里镇,曹井、兰家河2乡合并为车城乡,原文城乡的存心、留村划归壶口镇;同年年末,辖3镇、5乡,有1居民委员会、109村民委员会。
2002年10月,撤并村民委员会30个。年末,辖3镇、5乡,有1居民委员会、79村民委员会。
2004年4月,设东关、西关、桥南、祖师庙、小府、学背后6居民委员会;同年年末,辖3镇、5乡,有6居民委员会、79村民委员会。
2011年末,辖吉昌、屯里、壶口3个镇,车城、文城、东城、柏山寺、中垛5个乡,共8个乡级政区,设有6个居民委员会,79个村民委员会。
2021年5月6日,撤销东城乡,并入壶口镇。
2022年2吉县辖3个镇、4个乡,吉昌镇、屯里镇、壶囗镇、车城乡、文城乡、柏山寺乡、中垛乡。
2023年吉县辖3个镇4个乡,67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吉昌镇。镇:吉昌镇、屯里镇、壶口镇。乡:车城乡、文城乡、柏山寺乡、中垛乡。7个社区,377个自然村,总人口11万人,农业人口9.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