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初中课本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被换成没名气的散文,为什么?

日期:2023-04-06 14:23:22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苟富贵,无相忘”,这些千古名句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没错,它们都出自《陈涉世家》。笔者还记得当年语文老师要求背这篇传记文时,全班同学都是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后来老师不得不妥协,只让我们背其中的精华部分。谁知当年这一背,这几个千古名句就深深地印入了脑子里,二十几年不曾忘记。

这篇传记文列于《史记》的第48章,作者是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文学家的笔力,描绘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全过程。从史论文的角度来看,全文充满着辩证式的哲思,分析了两人的得与失,成与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等结论可谓字字发人深省。从纯文学的角度来看,全文笔意纵横,收放自如,读来一气呵成,是我国传记文中的翘楚。

然而在最新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这篇在课本上躺了多年的《陈涉世家》却没有了,替代它的是一篇没什么名气的散文《周亚夫军细柳》。这样的变动让不少家长和网友十分不解,毕竟《陈涉世家》是几代人的回忆,从课本中删除必然是会影响它未来的传承的。对此教育专家也给出了解释,概括起来就是两个理由:

1. 陈涉吴广的事,其实是一个历史事件,所以会被放在中学历史教材中详细讲解。

2. 《周亚夫军细柳》这篇散文同样出自《史记》,同样是司马迁所写,情节也一样吸引人,但篇幅却更加精悍,初中生更容易理解。

其实这个解释大致上是说得过去的,这样的安排也算是合理。那么这篇《周亚夫军细柳》到底有何魅力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这篇散文:

这篇散文出自《史记》中的《绛侯周勃世家》,讲的是西汉大将周亚夫的一段轶事。当时汉文帝刘恒上军营巡视,这篇文记录的就是当时刘恒的所见所闻。全文分为三段,第一段交代背景。当时周亚夫为河内郡太守,为防胡人在细柳驻军,这一节是典型的史家写法。

第二段记录了两件事。皇帝到其它军营时,将军都是骑马相迎,但到了细柳营时守门的却不让他们进去,而且表示军中只听将军令,不听天子诏,后来周旋许久皇帝才得以进营,这是第一件事。进了营后,周亚夫表示自己身穿盔甲,不能行跪拜之礼,所以只是拱手行礼,这是第二件事。这两件事,司马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的描写,将周亚夫的形象刻画得跃然纸上。

最后一段是皇帝的感慨,文帝认为只要有周亚夫这样的将军中,胡人定不能得逞。这一句通过臣子和文帝的对话,通过文帝之口侧面写出了周亚夫的影响力。

通读这篇散文,客观地说它无论是叙事还是历史哲思都确实比不上《陈涉世家》,但也不失为一篇文言散文的佳作。而且周亚夫这个人物,也确实是西汉历史上颇有个性的一位,学生们在读这篇散文时,也必然会对他有更多的了解,所以它被选入课本是无可厚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