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15 14:42:00
每当看到患者因"眼睛发黄"来就诊时,肝胆外科医生的神经都会瞬间紧绷。这种被称为黄疸的症状,可能正指向一种隐匿而凶险的疾病——肝门胆管癌。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二科主任王玉文介绍,肝门部被称为"黄金要塞",既是胆汁运输的枢纽,也是外科手术的"珠穆朗玛峰"。
一、生死要冲:解密肝门部的战略地位
在人体肝脏的"腹地",有一个直径不足3厘米的狭小区域,这就是肝门部。三条主肝动脉、门静脉和左右肝管在此交汇,犹如五条高速公路在立交桥上错杂交汇。胆管系统在这里承担着胆汁运输的重任,每天约有800-1000毫升胆汁经此输送到肠道。
肝门胆管癌之所以棘手,正因其发生在这个"一夫当关"的关键位置。肿瘤一旦生长,就像在立交桥上设置路障,不仅阻断胆汁流通导致黄疸,更会迅速侵犯周围血管,威胁肝脏的血液供应。
二、早期预警:别让这些信号从指缝溜走
临床上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渐进性无痛黄疸,患者往往误以为是肝炎而延误就诊。但细心的观察者会发现端倪:小便颜色如浓茶,大便却逐渐变浅呈陶土色,皮肤瘙痒难以缓解,体重在1个月内下降超过5%。这些组合症状就像一组预警密码,提示需要立即就医。
诊断需要"三剑客"的精密配合:增强MRI能清晰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ERCP检查可获取病理标本,而PET-CT则负责侦查全身转移情况。我们最近接诊的病例中,有32%的患者因及时检查发现了早期病变。
三、生命突围:现代医学的攻坚之战
根治性手术是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需要攀登技术高峰。手术不仅要完整切除肿瘤,还要像拆弹专家般精细分离被肿瘤包裹的血管,最后完成胆管-肠道的精密重建。近年来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和荧光导航的应用,根治性切除率已提升至65%以上。
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多学科团队会制定个性化方案:介入治疗放置支架疏通胆道,靶向药物精准打击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激活自身防御系统。最新临床数据显示,综合治疗可使晚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至18个月。
预防的钥匙掌握在每个人手中: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肝胆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筛查,胆管结石患者每半年随访,肝硬化人群更需提高警惕。记住,当出现不明原因黄疸时,72小时内的就诊可能改变生死结局。
四、医者手记:逾越“外科珠峰”的探索之路
在无影灯下奋战二十余年,我见证了这个领域从绝望到希望的蜕变。面对肝门胆管癌,恐惧源于未知,而勇气来自认知。让我们用科学照亮生命的通道,让更多患者跨越这座曾经不可逾越的"外科珠峰"。
【本期专家】
王玉文,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沈阳医学院兼职教授。
毕业于沈阳医学院,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现任世界内镜医师协会肝胆胃肠微创外科联盟理事、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肿瘤光动力与细胞学研究专委会副主委、辽宁省抗癌协会肝癌委员会青委会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肝胆胰外科及数字医学分会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睡眠医学分会睡眠与代谢外科专业学组组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消化疾病与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沈阳市医学会胃肠外科分会委员、沈阳市医学会乳腺外科分会委员。
擅长腹腔镜及微创介入技术治疗各种普外科疾病。对甲状腺、肝胆胰、胃肠及乳腺肿瘤的微创手术经验丰富。开展肝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射频消融、颈部无瘢痕腔镜甲状腺切除/消融、胃肠癌腹腔镜根治切除、胆胰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肝门胆管癌根治切除及乳腺癌保乳等手术,每年完成大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取石、腹腔镜微创疝(疝气)修补手术,尤其单孔腹腔镜(隐瘢痕)技术娴熟,深受患者的好评。
来源: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