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28 18:38:00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_养生保健】
叶天士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位医家,他一生致力于医学,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叶天士除了善用成方,还创制了不少新方,今天为大家介绍肾病新方。
一、肾不纳气
叶氏常用都气丸、玉真丸、许叔微椒附散等。新方有:
1.熟地补骨脂方(收摄固纳肾气)
熟地、补骨脂、枸杞、怀牛膝、茯苓、五味、胡桃、苁蓉、车前子、沉香。
治肾不纳气、久嗽气喘(咳嗽)。
2.熟地萸肉方(补肾阴,纳肾气)
熟地、萸肉、龟板、阿胶、牛膝、茯苓、远志、五味、磁石、秋石。
治上实下虚、久咳喘急(哮喘)。
3.熟地紫石英方(补肾降冲)
熟地炭、苁蓉、五味、紫石英、茯苓、牛膝。
治肝肾虚而冲气上逆、厥冷冲逆、肾虚咳喘(厥)。
4.淡菜三七方(培肾止血)
淡菜、三七、牛膝炭、茯苓、川斛、料豆衣。
治肾阴亏损不纳、咳嗽失血(咳血)。
二、肾阴不足
叶氏常用六味地黄汤、固本丸、河车大造丸、左归丸、贞元饮、大补阴丸、三才封髓丹等。新方有:
1.加减复脉汤(养阴补血)
炙草、生地、阿胶、麦冬、麻仁、白芍。
治虚劳、咳嗽咳血(虚劳)。
2.六味二至方(养肾阴,清虚热)
生地、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天冬、麦冬、龟板、川斛、女贞、旱莲。
治肾阴虚而阳气上燔、渴饮频饥、尿浊舌绛(消渴)。
3.熟地萸肉方(补养脾肾,涩精止遗)
熟地、萸肉、五味、覆盆子、河车膏、菟丝、山药、湖莲、茯苓、芡实、金樱膏。
治精伤阳虚、遗精失血频发(遗精)。
4.黄柏生地方(泻相火,补肾阴)
黄柏、生地、天冬、茯苓、牡蛎、山药。为三才封髓丹之变方。
治相火妄动、遗精不寐(遗精)。
5.甘寒缓热方(甘寒缓热)
生地、天冬、女贞、茯神、炙草、糯稻根须。
治真阴不足、阳升内热(虚劳)。
三、肾阳不足
叶氏常用金匮肾气丸、还少丹、右归丸、镇阴煎、四逆汤、白通汤、参附汤、四神丸、玉壶丹、半硫丸、黑锡丹等。新方有:
1.甘辛温润方(温润补肾)
苁蓉、枸杞、当归、柏子仁、牛膝、巴戟、川斛、小茴。
治肝肾精血残惫,虚风动络(中风)。
2.菟丝茴香方(温通肾阳)
菟丝、杜仲、补骨脂、茴香、茯苓。
治肾虚瘕泄(泄泻)。
3.鹿茸细辛方(温补少阴,散寒祛风)
磁石、附子、牛膝、鹿茸、细辛、当归头、蔓荆、远志、茯苓、青盐、巴戟、菊花、枸杞、川斛。
治少阴头风、邪入脑俞(头痛)。
4.扶阳汤(辛甘温阳,升阳温经)
鹿茸、熟附、人参、桂枝、当归、炒蜀椒。
治阳虚疟疾(疟)。
四、肾中阴阳两虚
叶氏常用地黄饮子、理阴煎、虎潜丸等。新方有:
1.苁蓉柏子仁方(温润肾中阴阳)
苁蓉、柏子仁、枸杞、大茴、牛膝、茯苓。
治肾阴肾阳损伤、血淋(淋浊)。
2.参芍汤(两补阴阳)
人参、附子、茯苓、炙草、五味、白芍。
治下焦阴阳两虚、休息痢经年不愈(痢)。
3.三神丸(酸甘温涩止泻)
五味子、补骨脂、肉果。
治痢久伤及肾中阴阳(痢)。
4.地黄余粮汤(养阴补肾固涩)
熟地、禹余粮、五味。
治阴伤气坠、久痢久泻(痢)。
五、肾虚夹实
叶氏常用真武汤、四斤丸、金刚丸、虎潜丸等。新方有:
1.桂枝沙苑方(补肾温经祛湿)
归身、桂枝、杜仲、木防己、沙苑、牛膝、萆薢、小茴。
治肾虚脉络不宣、腰髀环跳痛(腰痛)。
2.生地益母草方(滋肾阴,通瘀滞)
生地、益母草、女贞子、阿胶、琥珀、料豆衣。
治阴精化成败浊,阻窍不通(淋浊)。
3.附子茴香丸(温补行气)
炮附、干姜、大茴、安息香、人参末。
治下元虚寒、气冷凝滞、结聚攻坠、高年宿疝(疝)。
4.加减大补阴丸(滋肾阴,清湿热)
熟地、龟板、秋石、天冬、茯苓、黄柏、知母。
治阴亏湿热下坠、精浊痔血(淋浊)。■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