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赤坎江南第一楼” 记录爱国华侨家族史

日期:2025-04-28 17:15:00

江门开平市是“世遗”碉楼之乡。除了1833座碉楼外,当地还诞生了众多汇外国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流派建筑艺术于一身的乡土建筑——侨宅。其中的六也居庐和性如别墅更是被誉为“赤坎江南第一楼”。据介绍,六也居庐和性如别墅始建于1929年,建成于1930年,是旅美爱国华侨谭性如、谭华强父子从美国纽约回归家乡后,倾数十年家财所建。记者近日采访时了解到,谭氏家族除了留下独具特色的侨宅外,还培育出众多爱国爱乡的子弟。从清末民初、抗战、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不同的阶段,谭氏子弟都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着自身力量。

谭华强二儿子谭国泰和小儿子谭国材介绍,父亲大约在1922年至1924年期间在美国谋生,在美国赚了一笔钱后,便联合一班华侨朋友一起回到上海,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长城影画公司”。当时,祖父和父亲就酝酿要在家乡买地建房子。父亲谭华强在美国纽约工作的时候,利用业余时间去攻读建筑工程。谭国材说:“他自行设计,建成了中西合璧的新式‘碉楼别墅’,是碉楼和别墅合璧的意思。”

被称为“双子楼”的六也居庐和性如别墅 通讯员供图

六也居庐和性如别墅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新联村大同里,因形貌相似、结构相同、位置相连,又被称为“双子楼”。“双子楼”整体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手法,正立面设计为古罗马柱式和弧形拱券的空间阵列,再点缀上丰富的纹形样式和传统灰雕,以及三角形山花尖顶造型,巴洛克建筑风格与乡土建筑完美结合、相得益彰。伫立于一片绿色田野中,极富诗情画意,充分展现了“赤坎江南第一楼”独特的建筑艺术和魅力。

谭国泰出生于1930年,与六也居庐和性如别墅同岁,谭国材则是1933年于六也居庐中出生,因此两位年过90的老人对“双子楼”的感情都非常深厚。他们认为,“双子楼”凝聚了父亲对国、对家深沉的爱。谭国材介绍:“我们理解‘六也’者应该是‘忠孝仁爱信义’的含义。按照古籍来说,其中一项就是博爱的意思。”

而他们的祖父谭性如同样满怀爱国情谊。谭性如于清朝晚期便远赴重洋往美国谋生,其时,他得知清朝驻纽约领事馆尚无公车,有失国体,因此他独资捐献了一辆小汽车给领事馆。时任领事清朝进士梁联芳后来在谭性如的巨幅画像上亲笔题词,以表谢意。

1935年,谭华强再次离开家乡前往美国谋生。后来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谭华强便放弃工作,奔走呼号,发动华侨捐款,支援抗日战争。得知两个女儿参加抗日先锋队和加入中国共产党,立即写下“谭家女儿真英豪,不系明珠系宝刀”的诗句,赞扬鼓励她们。随后,日寇侵略,家乡沦陷,音讯断绝,独身在异国他乡的谭华强因忧国愁家过度,于1943年大年三十晚上,遥望东方,悲泪直流,突发脑疾猝然离世。

谭华强的儿女和孙辈,摄于2006年1月 受访者供图

在丈夫爱国思想影响下,谭华强妻子黄玉銮支持鼓励五个儿女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她自己也参加了“妇女抗敌同志会”,走村串巷,宣传抗日救国,发动侨眷捐钱捐米,组织侨眷缝制棉衣,做炒米饼,送到新(会)鹤(山)前线,慰劳前方将士。积极支援游击队,冒险缝制五星红旗,迎接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解放。

谈起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两位年过90的老人依然热血沸腾,英勇抗战的画面历历在目。回首往事,展望未来,他们希望年轻一代能铭记历史,砥砺前行。谭国泰说:“我们家族有爱国爱党爱人民的传统。我的祖父和父亲义建道路,以利乡梓,一直努力做有益人民的事情。我希望子孙后代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自己的才干用在对国家有利、对社会有利的地方。”

百年历史回响不绝,百年家国情怀依然熠熠生辉。在党的培育下、在家族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红色教育影响下,谭性如、谭华强家族至今六代,共出了共产党员25名,抗日老兵1人,革命军人4人。他们兢兢业业,在各个岗位为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进步持续贡献着力量。

文 | 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开平宣